2020年春節前后在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給中國人民的生活和節日造成了重大了影響,在此期間導致的口罩、防護服缺乏,消毒物品供不應求也造成市場的恐慌,盡管當前市場防護口罩以一次性無紡布普通口罩和N95標準的醫用口罩為主流,但薄膜通從本專業角度向大家推薦口罩中的新技術——PTFE納米薄膜口罩。
納米薄膜口罩是以單層納米PTFE薄膜材料為核心過濾材料的新型口罩,其中中間納米口徑約為100-200納米,兼具優良的透氣性能和防護性能,能夠對新型管狀病毒(直徑100納米)的過濾率達到95%以上,目前已經逐步應用于N95標準的醫用口罩和防護服領域。
口罩進化
第一代:紗布口罩。利用紗布材料制作,孔徑大,只能攔截空氣中的大顆粒物,無法阻擋PM2.5以及當前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防護效果差,且舒適度較差,屬于過時產品;
第二代:熔噴無紡布口罩。利用無紡布材料制作,孔徑大小能攔截空氣中大顆粒物,利用靜電效應還能吸附PM2.5和吸附新型冠狀病毒;是目前主流口罩;
第三代:薄膜口罩。用先進的薄膜材料制成,孔徑小,利用物理原理過濾空氣中PM2.5等顆粒物以及95%以上的新型冠狀病毒,體現著未來口罩主流發展方向。
阻隔原理
口罩的阻隔效率高低,是以其對空氣中的顆粒物,尤其是直徑在2500納米以下的空氣顆粒物的阻隔效率為標準的。合格的薄膜口罩,不僅能有效阻隔空氣中的PM2.5顆粒,還能顯著降低病毒、細菌等的濃度。傳統的無紡布口罩,其阻隔原理是靜電吸附,攔截效果相對較差,吸附的顆粒物還容易導致透氣性下降,降低佩戴的舒適度;而使用納米級薄膜材料的薄膜口罩,纖維直徑小,阻隔效率更高,從物理層面可實現對PM2.5顆粒的更好阻隔。
使用時長
傳統的無紡布口罩纖維直徑在1000納米以上,其過濾效率需要依靠靜電效應,對顆粒物進行吸附,而靜電效應由于易受環境中溫度濕度的影響而失效,使得傳統無紡布口罩使用時間較短。而使用納米級薄膜材料的薄膜口罩,其纖維直徑小,可從物理層面對PM2.5等顆粒物進行阻隔,故其使用時間也長。
佩戴舒適
口罩的佩戴舒適程度,主要是由口罩的透氣性、透濕性決定的。薄膜口罩憑借其高孔洞均一分布率的材料特性,具有著更高的透氣率;再加上薄膜材料防潮透濕的特性,能帶給使用者更舒適的呼吸體驗。
生產周期
相比無紡布口罩,受無紡布產量和人工組裝等限制,PTFE納米口罩的生產工藝能夠實現較高的自動化生產可行性,從布膜貼合到口罩成型加工和組裝都能夠實現一定的自動化生產。能夠極大提高產能和組織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