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包裝功能性及便利性的要求日益提升。高檔包裝在保證包裝完整性的同時,也考慮了消費者開啟包裝時的便利性。這也催生了易剝離熱封技術。與單純追求高熱封強度的死封不同,易剝離熱封技術能夠把熱封強度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因此能夠在保持包裝完整性的前提下,實現易剝離效果,方便消費者開啟。
雖然在三邊封袋或背封袋上經常會使用撕裂切口來方便開啟,但易剝離熱封帶來的體驗要更穩定和可靠。畢竟誰都有遇到過切口撕歪或者難以撕開的窘境吧。而對于蓋材來說,易剝離熱封幾乎是唯一的解決方案。
雖然實現易剝離熱封的技術和配方不同,但從原理上可以歸納為三種形式:內聚剝離(cohesive peel),粘附剝離(adhesive peel),破裂剝離(burst peel)。內聚剝離是熱封層本身沿封口平面方向被破壞。一般來說內聚剝離的熱封材料是一個不完全相容的共混體系。依靠連續相中混入不完全相容的分散性來實現熱封強度的控制。
最典型的就是聚丁烯(PB-1)與EVA共混體系。PB-1與EVA有一定的相容性。因此可以很容易把PB-1分散進入EVA主體中,但無法實現分子級別的相容。熱封時,EVA主體實現熱封。在剝離時,應力沿PB-1分散相傳播,實現可控剝離。陶氏的Sealution和一部分杜邦的Appeel易剝離樹脂都是應用內聚剝離機理。
粘附剝離則是發生在熱封層與基材之間的界面上。這類技術大都是引用在易剝離蓋材上。蓋材與杯體使用的材料可以不同,因此比較容易通過熱封材料的選擇來控制粘附強度,進而實現可剝離熱封。具體應用上,又可以分為樹脂和涂層兩種途徑。較為常見的是可剝離熱封樹脂,例如杜邦的Appeel系列。蓋材薄膜生產過程中,這類樹脂通過共擠或者淋膜工藝形成具有可剝離效果的熱封層。可剝離熱封涂層較為少見。它是利用后道工藝將溶劑型或者水性熱封涂層涂覆到已經成型的蓋材內側,經過烘箱脫除溶劑或水分后,形成具有可剝離效果的熱封涂層。
最后一種機理是破裂剝離。這種技術依賴于熱封層與芯層間較弱的層間強度和較弱的熱封層材料實現的。具體的剝離過程如下圖所示,首先是熱封層在剝離力作用下沿熱封邊緣破開,然后出現熱封層與芯層發生層間剝離,最后在熱封邊緣再次破壞熱封層。
這種機理與內聚剝離類似,一定是應用在同類材料對封的情況。因為芯層與熱封層的層間強度是重要影響因素,破裂剝離技術對薄膜結構有更復雜的要求;但可以更大程度上平衡包裝完整性要求和易剝離要求。因為在剝離的初始階段需要破壞熱封層,所以初始的剝離力往往比較大,因此可以確保包裝完整性。一旦熱封層破裂以后,只需要較低的剝離力即可繼續剝離,因此能保證易剝離的手感。最典型的破裂剝離技術是用杜邦的Surlyn樹脂與HDPE共擠,利用Surlyn與HDPE較弱的結合強度實現破裂剝離。這種結構在北美的麥片包裝上大量使用。
聲明:本文由薄膜通約稿整理,內容僅供學習參考,如有錯誤,歡迎指正。未經許可不得私自轉載,否則薄膜通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有技術問題,歡迎大家發郵件探討,info@bomot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