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0457-2009
前言
本標準的第5章、6.6為強制性的,其余為推薦性的。
本標準代替GB 10457-1989《聚乙烯自粘保鮮膜》。
本標準與GB 10457-1989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標準名稱由《聚乙烯自粘保鮮膜》改為《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鮮膜》;
—標準范圍由聚乙烯自粘保鮮膜擴大至其他塑料自粘保鮮膜;
—增加了對原料的技術要求;
—將長度偏差改為卷重偏差;
—將氣體透過率改為氣體透光率偏差;
—將透濕量改為透濕量偏差;
—增加了標識卷重、氣體透過率、透濕量的公稱值;
—增加了標識材質的要求。
本標準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塑料制品標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由輕工業塑料加工應用研究所、深圳市萬達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深圳市俊豪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國家塑料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起草。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陳家琪、翁云宣、陳倩、許麗丹、魏文昌、蘇俊銘。
本標準所代替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GB 10457-1989。
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鮮膜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鮮膜的術語和定義、產品分類、標識、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及標志、包裝、運輸、貯存。
本標準適用于以聚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等樹脂為主要原料,通過單層擠出或多層共擠的工藝生產的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鮮膜(以下簡稱保鮮膜)。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T 1037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氣試驗方法 杯式法
GB/T 1038 塑料薄膜和薄片氣體透過性試驗方法 差壓法(GB/T 1038-2000,neq ISO 2556:1974)
GB/T 1040.3 塑料 拉伸性能的測定 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試驗條件(GB/T 1040.3,ISO 527-3:1995,IDT)
GB/T 2410 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霧度的測定
GB/T 2828.1 計數抽樣檢驗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質量限(AQL)檢索的逐批檢驗抽樣計劃(GB/T 2828.1-2003,ISO 2859-1:1999,IDT)
GB/T 2918 塑料試樣狀態調節和試驗的標準環境(GB/T 2918-1998,idt ISO 291:1997)
GB/T 5009.60 食品包裝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衛生標準的分析方法
GB/ 5009.67 食品包裝用聚氯乙烯成型品衛生標準的分析方法
GB/T 6672 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測定 機械測量法(GB/T 6672-2001,idt ISO 4593:1993)
GB/T 6673 塑料薄膜和薄片長度和寬度的測定(GB/T 6673-2001,idt ISO 4592:1992)
GB 9681 食品包裝用聚氯乙烯成型品衛生標準
GB 9685 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
GB 9687 食品包裝用聚乙烯成型品衛生標準
GB/T 16288 塑料制品的標志
GB/T 17030 食品包裝用聚偏二氯乙烯(PVDC)片狀腸衣膜
QB/T 1130 塑料直角撕裂性能試驗方法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食品用自粘保鮮膜 cling wrap film for keeping fresh of food
用于包裝食品時,具有自粘功能和食品保鮮或保潔功能的一類薄膜。
3.2
聚乙烯自粘保鮮膜 polyethylene cling wrap film for keeping fresh of food
以聚乙烯(PE)為原料生產的食品用自粘保鮮膜。
3.3
聚氯乙烯自粘保鮮膜 polyvinylchloride cling wrap film for keeping fresh of food
以聚氯乙烯(PVC)為主要原料生產的食品用自粘保鮮膜。
3.4
聚偏二氯乙烯自粘保鮮膜 polyvinyl dichloride cling wrap film for keeping fresh of food
以聚偏二氯乙烯(PVDC)為原料生產的食品用自粘保鮮膜。
3.5
多層共擠自粘保鮮膜 multilayer extrusion cling wrap film for keeping fresh of food
通過多層共擠工藝加工得到的食品用自粘保鮮膜。
3.6
自粘性 self-cling
自粘保鮮膜本身具有的粘著性,也稱剪切剝離強度。
3.7
開卷性 open-warpping
使用時保鮮膜由膜卷中引出的難易程度。
3.8
防霧性 anti-fogging
保鮮膜具有的防止在其表面形成水珠或水霧的性質。
4 分類
按照保鮮膜的材質和加工工藝,保鮮膜可以分為聚乙烯自粘保鮮膜、聚偏二氯乙烯自粘保鮮膜以及多層共擠自粘保鮮膜。
5 標識
保鮮膜應按GB/T 16288進行標識產品材質和種類。
對質量含量1%以上的各類添加劑,應標識其具體名稱或化學結構式。
保鮮膜應標識氧氣透過率[單位為cm3/(m2·24h·atm)]、二氧化碳透過率[單位為cm3/9m2·24h·atm)]和透濕量[單位為g/(m2·24h)]的公稱值。
保鮮膜應標識凈卷重公稱值。
保鮮膜應標識食品用字樣。
聚氯乙烯自粘保鮮膜應標有“不能接觸帶油脂食品”、“不得微波爐加熱”、“不得高溫使用”等使用警示語。
如保鮮膜宣稱可微波爐加熱使用時,應標識“可微波爐使用”、加熱方式及最高耐溫溫度。
標識方式可以是印刷等,可以標識在產品或產品的外包裝上。
6 要求
6.1 原料
6.1.1 樹脂
樹脂應為食品級原料
6.1.2 添加劑
添加劑和用量應符合GB 9685的規定
6.2 顏色
保鮮膜一般為本色且透明。
6.3 尺寸和質量偏差
6.3.1 厚度偏差
厚度偏差應符合表1規定。
6.3.2 寬度偏差
寬度偏差應符合表2規定。
6.3.3 凈卷重質量偏差
凈卷重質量偏差應符合表3規定。
6.4 外觀
保鮮膜外觀應符合表4規定。
6.5 物理力學性能
物理力學性能應符合表5規定。
6.6 衛生性能
聚乙烯自粘保鮮膜的衛生性能應符合GB 9687的規定。
聚氯乙烯自粘保鮮膜的衛生性能應符合GB 9681的規定。
聚偏二氯乙烯自粘保鮮膜的衛生性能應符合GB/T 17030中衛生性能測定。
多層共擠自粘保鮮膜的衛生性能應符合接觸食品層材質的相應項目衛生標準規定,試驗時用接觸食品塑料薄膜層進行衛生性能試驗。
其他材質保鮮膜應符合材質相應標準衛生性能規定。
7 試驗方法
7.1 試樣狀態調節和試驗的環境
按GB/T 2918中的標準環境23℃±2℃進行,并在此條件下進行試驗。狀態調節時間應大約4h。
7.2 尺寸和質量偏差
7.2.1 厚度
按GB/T 6672的規定進行測量,沿塑料保鮮膜的寬度方向均勻測量10點,按式(1)計算厚度極限偏差。
式中:
7.2.2 寬度的測定
按GB/T 6673的規定進行測量,寬度等距測量10次,按式(2)計算寬度極限偏差。
式中:
7.2.3 卷重質量偏差
將保鮮膜去掉外面的包裝,然后置于天平中稱重。按式(3)計算凈卷重質量偏差:
式中:
7.3 外觀檢驗
外觀指標的氣泡、穿孔、破裂及平整度在自然光線下目測。
雜質和“魚眼”、“僵塊”的大小用10倍刻度放大鏡進行檢查,以最大長度計算,分散度使用10cmX10cm的框板檢查。
7.4 物理力學性能
7.4.1 拉伸強度及斷裂伸長率
按GB/T 1040.3進行測定。試樣為2型試樣,其中寬度為10mm,標距50mm。試驗速度(空載)500mm/min±50mm/min。
7.4.2 直角撕裂強度
按照QB/T 1130的規定進行試驗。
7.5 氣體透過率偏差
氣體透光率按GB/T 1038的規定進行。
按式(4)計算氧氣透過率偏差:
式中:
按式(5)計算二氧化碳透過率偏差:
式中:
7.6 透濕量偏差
按GB/T 1037的規定進行。
按式(6)計算透濕量偏差:
式中:
7.7 透光率和霧度
按GB/T 2410的規定進行。
7.8 自粘性(剪切剝離強度)
7.8.1 試樣的制備
裁取50mm長、25mm寬的試樣10片,兩片為一組,使試樣的粘著面在長度方向相對,首位搭接,搭接部位長度為15mm,寬度為25mm,將試樣鋪放在光滑的平面上,用橡膠滾轆(直徑40mm,長度100mm,質量300g)在試樣搭接部位往復滾壓3次,使搭接處兩層保鮮膜間不殘留空氣。將制好的試樣在試驗環境條件下放置20min,然后進行測試。
7.8.2 試驗方法
在拉力機上將每組試樣拉伸,測得兩片試樣分離所需的力,結果取五組試樣的算術平均值。試驗設備應符合GB/T 1040.3的規定,拉伸速度為250mm/min±50mm/min。
按式(7)計算自粘性(剪切剝離強度):
7.9 開卷性的測定
7.9.1 試樣的制備
裁取50mm寬、150mm長的試樣六片,以兩片為一組,粘著面相對貼合,貼合長度為100mm。加工及處理方法同本標準的7.8.1。
7.9.2 試驗方法
將試樣的一端固定,另一端靠保鮮膜的自粘性或用膠帶紙固定傷4g重的重物,緩慢放下重物,讓其自然剝離。試驗示意如圖1所示。三組試樣均應符合性能要求。
7.10 防霧性的測定
在三個1000mL的燒杯中各加入200mL,23℃±2℃的水,用三塊面積相同的保鮮膜,粘著面向下,分別將杯口蓋嚴并使膜面平整,放入約3℃的低溫箱中保持恒溫。10min后觀察保鮮膜表面水珠的附著狀態。三塊樣品均應符合性能表要求。
7.11 衛生性能
材質是聚乙烯時,按GB/T 5009.60進行試驗。
材質是聚氯乙烯時,按GB/T 5009.67進行試驗。
材質聚偏二氯乙烯時,按GB/T 17030規定進行。
其他材質塑料保鮮膜,按相應材質成型品衛生標準分析方法規定進行,如沒有時參展GB/T 5009.60執行。
8 檢驗規則
8.1 組批
產品以批為單位進行驗收。同一牌號原料,同一規格,同一配方,連續生產的產品,以不大于10000卷為一批。
8.2 檢驗分類
8.2.1 出廠檢驗
出廠檢驗項目為外觀、規格尺寸、拉伸強度、斷裂伸長率、自粘性。
8.2.2 型式檢驗
型式檢驗項目為技術要求中的全部項目。至少每年一次。
8.3 抽樣方案
8.3.1 尺寸偏差、外觀
采用GB/T2828.1的二次正常抽樣方案。檢查水平(IL)為一般檢查水平II,合格質量水平(AQL)為6.5,其樣本、判定數組詳見表6。每一卷作為一個樣本單位。
8.3.2 物理力學性能
從抽取的樣本中任取一卷進行。
8.3.3 衛生性能
從抽取的樣本中任取一卷進行。
8.4 判定規則
8.4.1 合格項的判定
外觀、尺寸偏差樣本單位的判定,分別按6.3、6.4進行。樣本單位的檢驗結果若符合表1的規定,則判外觀、尺寸偏差合格。
物理力學性能若有不合格項目時,應在原批中抽取雙倍樣品分別對不合格項目進行復檢,復檢結果全部合格為合格,否則判為不合格產品。
衛生性能有不合格項時,則判衛生性能不合格。
8.4.2 合格批的判定
外觀、尺寸偏差、物理力學性能、衛生性能檢驗結果全部合格,則判該批合格。
9 標志、包裝、運輸、貯存
9.1 標志
包裝盒、袋上均應標識有:
a) 產品名稱;
b) 產品數量、規格;
c) 制造廠名或商標;
d) 生產日期和有效使用期;
e) 產品材質和種類;
f) 各類添加劑名稱或化學結構式;
g) 氧氣透過率、二氧化碳透過率和透濕量的公稱值;
h) 凈卷重公稱值;
i) 食品用字樣;
j) 使用警示語或其他說明。
9.2 包裝
9.2.1 內包裝
用膜袋或帶齒條的盒子密封包裝。
9.2.2 外包裝
產品用紙箱或用其他合適包裝進行外包裝。
9.3 運輸
產品在運輸過程中應注意防潮、防曬,在裝卸過程中要輕起、輕放,勿重壓。
9.4 貯存
產品應貯存在清潔、陰涼、干燥的庫房內,不應與有腐蝕性的化學物品和其他有害物質接觸,熱源不少于1m,應根據塑料保鮮膜性能確定合理貯存期。自生產日期起貯存期不超過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