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標準要求中的6.1“寬度偏差”、6.2“厚度極限偏差及厚度平均偏差”、6.5“物理力學性能”(人工加速老化后縱向斷裂伸長率除外)為強制性條款,其余為推薦性條款。
本標準代替并廢止GB 4455-1994《農業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本標準在修訂過程中參考了日本標準JIS K6781-1994《農業用聚乙烯薄膜》、JIS K 6783-1994《農業用乙烯/乙酸乙烯醇共聚物薄膜》、法國標準NF T 54—190 1992.2《農用塑料薄膜——技術規范和試驗方法》和NF T 54—192 1998.6《農用塑料薄膜——使用》。
本標準技術內容與GB 4455—1994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標準名稱改為《農業用聚乙烯吹塑棚膜》;
—增加了相關的術語和定義;
—增加了按產品透明性和功能分類并給出代號;
—加嚴了薄膜寬度偏差、厚度偏差及薄膜外觀技術要求,并簡化了其表達方式;
—提高了薄膜的拉伸強度、斷裂伸長率和直角撕裂強度三項力學性能指標;
—增加了透光率、霧度、人工加速老化后縱向斷裂伸長率及薄膜流滴性能的要求;
—將產品檢驗分為出廠檢驗與型式檢驗兩類,按GB/T 2828.1-2003規定的政策檢驗一次抽樣方案進行寬度偏差,厚度極限偏差,外觀的抽樣;
—增加了關于薄膜流滴性能測試方法的附錄。
本標準的附錄A為規范性附錄。
本標準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提出。
本標準由全球塑料制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北京華盾雪花塑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參加起草單位:安陽塑化股份有限公司農膜份公司、北京市化學工業研究所、北京燕化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樹脂應用研究所、吉林省白山市喜豐塑料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寶碩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工業大學五塑實業公司、浙江杭州新光塑料有限公司、河南焦作詠春塑膠有限公司、甘肅蘭化宏達公司、吉林省遼源華塑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青島宏達塑膠總公司、山東省清源集團公司、山東三塑集團有限公司、遼寧沈陽華龍農地膜制造有限公司、天津市塑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第二塑料制品廠、山東淄博天鶴塑膠有限公司、山東淄博張店區萬利塑料公司、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塑料事業部。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秦立潔、田巖、焦紅文、徐凱、蘇道勇、蘇一凡、胡文平。
本標準所替代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GB 4455-1994
—GB 4455-1984
農業用聚乙烯吹塑棚膜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農業用聚乙烯吹塑棚膜的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和標志、包裝、運輸及貯存。
本標準適用于農業用塑料大、中、小棚和溫室透光覆蓋材料使用的聚乙烯普通棚膜、聚乙烯耐老化棚膜及內添加型聚乙烯流滴老化棚膜。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T 2035-1996 塑料術語及其定義
GB/T 2410-1980 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霧度試驗方法
GB/T 2828.1-2003 計算抽樣檢驗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質量限(AQL)檢索的逐批檢驗抽樣計算(ISO 2859-1:1999,IDT)
GB/T 2918-1998 塑料試樣狀態調節和試驗的標準環境(idt ISO 291:1997)
GB/T 6672-2001 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測定 機械測量法(idt ISO 4593:1993)
GB/T 6673-2001 塑料薄膜和薄片長度和寬度的測定(idt ISO 4592:1992)
GB/T 13022-1991 塑料 薄膜拉伸性能測試方法(neq ISO 1184:1983)
GB/T 16422.2-1999 塑料實驗室光源暴露試驗方法 第2部分:氙弧燈(idt ISO 4892-2:1994)
QB/T 1130-1991 塑料直角撕裂性能試驗方法
3 術語和定義
GB/T 2035-1996 確立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農業用聚乙烯吹塑棚膜 polyethylene blown covering film for agriculture
以擠出吹塑法生產的作為農業用塑料大、中小棚和溫室透光覆蓋材料使用的各種聚乙烯薄膜。
3.2
透明型棚膜 transparent covering film
透射絕大部分入射光,能看清楚薄膜背面物體的棚膜。
3.3
半透明型棚膜 translucent covering film
散射大部分入射光,較難或不能看清楚薄膜背面物體的棚膜。
3.4
不透明型棚膜 opacity covering film
光線被薄膜部分或全部地吸收或反射,外觀為基本不透明或極少透明的棚膜。
3.5
寬度(幅寬) width
吹塑筒膜展平成單片的寬度。
3.6
流滴性能 antifog performance
在有內外溫度差和一定濕度的封閉環境中,使膜內表面上形成的流滴具有鋪展成水膜狀態或沿著一定角度的膜面流動的性能。
3.7
流滴性能失效 antifog performance invalidation
流滴類薄膜在有內外溫度差和一定濕度的封閉環境中一段時間后,內表面出現白色露滴或不流動透明水滴的現場。
3.8
流滴性能失效面積比 the area ratio of antifog performance invalidation
流滴類薄膜試樣測試面上的流滴性能失效面積與試樣測試面積之比。
3.9
初滴時間 the time of first drop coming
流滴類薄膜試樣在快速流滴試驗儀上,從測試開始到薄膜內表面聚集成的第一個露滴滴落時間。
3.10
流滴性能失效時間 the time of antifog performance invalidation
流滴類薄膜試樣在快速流滴試驗儀上和規定測試條件下連續觀察,膜面流滴性能失效面積比達到一定值時所需的時間。
4 產品分類及代號
4.1 分類
按產品透明性分為透明型、半透明型和不透明型。
按產品功能分為聚乙烯普通棚膜、聚乙烯耐老化棚膜和聚乙烯流滴耐老化棚膜三類。
4.2 代號
透明型產品代號Ⅰ,半透明型產品代號Ⅱ,不透明型產品代號為Ⅲ。
5 產品規格及推薦厚度
5.1 規格
以寬度、厚度(δ)表示,單位為毫米(mm)。
5.2 推薦厚度
產品推薦厚度見表1.
6 要求
6.1 寬度偏差
應符合表2要求
6.2 厚度極限偏差及厚度平均偏差
應符合表3要求
6.3 外觀
6.3.1 不允許有影響使用的氣泡、條紋、穿孔、破裂、暴筋、褶皺等存在。
6.3.2 0.6 mm~2.0 mm的雜質、晶點、僵塊,合計每平方米不得多于20個,大于2.0 mm的不允許。
6.3.3 膜卷插疊、卷繞整齊、無斷頭。
6.4 凈質量偏差
應符合表4要求。
6.5 物理力學性能
應符合表5要求。
6.6 光學性能要求
Ⅰ型B、C類棚膜應符合表6要求。
6.7 流滴性能
C類棚膜應符合表7要求。
7 試驗方法
7.1 試樣
從膜卷外端先剪去不少于0.5m,再裁取長度不少于1m的薄膜試樣進行試驗。
7.2 試樣狀態調節和試驗的標準環境
按GB/T 2918-1998規定的(23±2)℃標準環境進行。狀態調節時間不少于4h。外觀、凈質量偏差試驗除外。
7.3 寬度偏差
按GB/T 6673-2001規定用精度為1mm的卷尺或鋼直尺測量寬度,計算寬度偏差。
7.4 厚度偏差
按GB/T 6672-2001規定用精度為0.001mm的測厚儀進行,厚度測量間距應符合表8要求。
結果計算與表示
7.5 外觀
取1m2試樣在自然光下目測。
7.6 拉伸強度及斷裂伸長率
按GB/T 13022-1991規定進行,采用Ⅱ型試樣。
試驗速度(空載):(500±50)mm/min。
7.7 直角撕裂強度
按QB/T 1130-1991規定進行,采用單片試樣。
試驗速度(空載):(200±20)mm/min。
7.8 透光率、霧度
按GB/T 2410-1980規定進行,流滴類薄膜試樣應用于脫脂棉擦去薄膜上的析出物立即測試。
7.9 人工加速老化后縱向斷裂伸長率
按GB/T 16422.2-1999用氙弧燈老化試驗箱進行人工加速老化試驗。以340nm相對光譜輻照度為0.5W/(m2·nm),試驗時間為1200h連續照射,硼硅玻璃內外濾光罩,黑標準溫度計溫度(65±3)℃,溫箱40℃,相對濕度(50±5)%,噴水周期為噴18min,停102min。
老化后試樣的斷裂伸長率按7.6規定進行。
7.10 初滴時間及流滴失效時間
按附錄A(規范性附錄)規定進行測試。
8. 檢驗規則
8.1 組批
同一配方、同一規格、同一工藝條件下,同一機臺上連續生產數量50t以下的產品為一檢驗批。
8.2 抽樣方案
8.2.1 寬度偏差、厚度極限偏差、外觀
按GB/T 2828.1-2003中規定的正常檢驗一次抽樣方案進行,每一最小包裝為一個樣本單位,檢查水平I,按接收質量限(AQL)6.5,見表9.
8.2.2 厚度平均偏差、物理力學性能、光學性能
從8.2.1檢驗合格的每批樣本中隨機抽取任一樣本進行試驗。
8.3 出廠檢驗
出廠檢驗項目為6.1~6.4、6.5(人工加速老化后縱向斷裂伸長率除外)及6.6.
8.4 型式檢驗
型式檢驗項目為本標準的全部技術要求。
人工加速老化試驗每五年進行一次,且對配方相同的產品可選厚度最薄的產品進行試驗。其他項目正常情況下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進行檢驗:
a) 產品的原料、結構、生產工藝有重大改變時;
b) 產品停產10個月以上再回復生產時;
c) 出廠檢驗結果與前次型式檢驗結果又較大差異時。
8.5 判定規則
寬度偏差、厚度極限偏差、外觀按表9規定進行判定。
厚度平均偏差、物理力學性能及流滴性能如有不合格項,應在原批中取雙倍樣本對不合格項復測,復測結果仍有不合格項則判該批為不合格。
9 標志、包裝、運輸及貯存
9.1 標志
每個最小包裝附產品合格證,合格證上應注明:產品名稱、類別、產品規格、制造日期或生產批號、企業名稱、地址、貯存期、凈質量或長度、本標準編號、檢驗員章。
每個銷售單位的外包裝應注明:企業名稱、地址、產品名稱、產品規格、凈質量或長度等。
9.2 包裝
包裝材料可采用塑料薄膜、編織袋或紙箱,如有特殊要求,由供需雙方商定。
9.3 運輸
運輸時防止機械碰撞和日曬雨淋。
9.4 貯存
產品應貯存于干燥、陰涼、清潔的倉庫內,堆放整齊,不得使薄膜擠壓變形或損傷。距熱源不小于1m。貯存期從生產之日起不超過18個月。
附錄A
(規范性附錄)
農業用聚乙烯棚膜流滴性能測試方法
A.1 范圍
本方法適用于以聚乙烯樹脂為主要原料的內添加型流滴薄膜流滴性能的測定。
A.2 試驗器具
A.2.1 流滴試驗儀
流滴試驗儀示意圖見圖A.1、圖A.2所示。
A.2.2 秒表
精確至0.1s。
A.2.3 直尺
最小刻度1 mm
A.2.4 溫度計
量程(0~100)℃,分度值1℃。
A.3 取樣
在平整、清潔無皺折的待測試薄膜上裁取(450x450)mm的試樣兩塊,用于平行試驗。
A.4 測試步驟
A.4.1 試樣狀態調節和試驗標準環境
試樣在GB/T 2918-1998規定的(23±2)℃標準環境中防止不少于4h后測試。測試環境溫度同上。
A4.2 調試流滴試驗儀
向流滴試驗儀的水槽中注入不少于水槽深度三分之二的水,并使之恒溫于(60±1)℃放置30min以上。
A.4.3 試樣面積的劃分
在薄膜試樣非測試面上按圓形試樣罩的尺寸滑出一個圓形,并以圓點為中心用半徑將圓形平分成8等份或8的倍數等份。
A.4.4 試樣的安裝
按薄膜試樣的測試面朝向流滴試驗儀,放在壓板,壓錐尖對準試樣畫出的圓點并擰緊喉箍,使試樣繃平且松緊合適。此時試樣薄膜以向下與水平面呈15°的傾角扣在快速流滴試驗儀上,與流滴試驗儀形成封閉環境。
A.4.5 初滴時間的測定
將試樣膜蓋在流滴試驗儀上,同時啟動秒表,觀察試樣內表面露滴凝聚的情況,并記錄初滴時間,以秒(s)表示。
A.4.6 流滴性能失效時間的測定
在測試條件下持續扣膜,垂直于水平面觀察薄膜,記錄在不同時間流滴性能失效的情況。
A.4.6.1 每天觀察不少于一次,用直尺測量并記錄試樣流滴性能失效部位在各劃分區沿半徑方向的長度Ri。
A.4.6.2 計算并記錄試樣薄膜在各時間的流滴失效面積比X失。
A.4.6.3 當試樣流滴性能失效面積比達到:白色露滴≥30.0%,有滴面積≥50.0%兩種情況之一時試驗結束。此時的時間為流滴性能失效時間,以天(d)為單位。
A.5 流滴性能失效面積比(X失)的計算
A.5.1 聚集露滴從試樣被測膜面積中心位置向邊緣延展時,按式(A.1)計算流滴性能失效面積比:
式中:
X失——流滴性能失效面積比,%
Ri——試樣在流滴試驗儀上從中心位置沿15℃傾斜面所量出的流滴性能失效半徑,單位為毫米(mm);
R——試樣在流滴試驗儀上從中心位置沿15℃傾斜面到水浴邊沿的半徑,取值為155 mm。
n——試樣在流滴試驗儀上被測部分所劃分的等份數,不得少于8.當聚集露滴在測試面上無規律分布時,應加大n,使之為8等份的倍數。
A.5.2 聚集陸地從試樣被測膜面積邊緣位置向重新延展時,按式(A.2)計算流滴性能失效面積比:
式中:
X失——流滴性能失效面積比,%
Ri——試樣在流滴試驗儀上從中心位置沿15℃傾斜面所量出的流滴性能外環半徑,單位為毫米(mm);
r——流滴性能失效內環半徑,單位為毫米(mm);
R——試樣在流滴試驗儀上從中心位置沿15℃傾斜面到水浴鍋邊沿的半徑,取值為155 mm。
n——試樣在流滴試驗儀上所劃分的等份數,不得少于8.當聚集露滴在測試面上無規律分布時,應加大n,使之為8等份的倍數。
A.6 試驗結果
初滴時間取二平行測試數據中的高值作為測試結果;流滴性能失效時間取二平行測試數據中的低值作為測試結果。
A.7 試驗報告
報告應包括下列內容:
a) 送樣單位、送樣日期、試樣名稱、規格、試驗溫度、環境溫度;
b) 初滴時間;
c) 失效時間、失效面積樹脂及失效時薄膜表面露滴狀態描述;
d) 試驗人員、試驗日期。
————————————